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近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成为行业内的焦点事件。其中,“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作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受到机构较多关注。《行动方案》提出,针对基金“风格漂移”“货不对版”等问题,为每只基金产品设定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多位公募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约束基金投资行为,督促投资遵守契约精神,减少此前行业内存在的基金风格漂移现象,为基金经理的业绩竞争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对于长周期考核,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在此模式下,他们或可以实现“减负”,摆脱短期市场情绪博弈和“天天盯排名”的困扰,能够静下心来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让投资回归更加理性的状态。
● 本报记者 王鹤静 张韵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在《行动方案》中,业绩比较基准作为公募基金产品“生命线”的约束作用被进一步强化。
《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行动方案》同时提出,在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中,展示业绩比较基准对比信息。
某大中型公募人士表示,《行动方案》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强调其实不仅于此,也散落在很多举措之中。在基金公司业绩考核、监管分类评价、第三方评价评奖等考核评价机制中,都有提及关注和考察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
融通基金认为,严格设定业绩比较基准可约束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使其更聚焦于合同约定的行业或风格,减少随意偏离的情况。披露业绩与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情况也能使投资者更直观判断基金是否风格漂移,促使基金经理遵守基金契约,不能通过风格漂移和高换手的方式博取收益。
易方达基金认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将引导行业机构严谨客观选用业绩比较基准,保障产品风格稳定性,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与衡量基金业绩表现。
招商证券表示,从《行动方案》的要求来看,预计公募基金在设置业绩比较基准上会更为谨慎,一定程度上将促使产品评价和筛选逻辑由贝塔收益向阿尔法收益转变。
考虑到存量产品数量庞杂,中信建投证券预计,业绩比较基准的规范或逐步推进。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范围、设定方式等细节有待进一步细化。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后续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的发布也将进一步为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和评估提供可操作化的标准。为了轻松跑赢而特地设定比较容易的业绩比较基准应该不会被允许,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或将成为该方向改革的第一步。
规范主题基金投资风格
《行动方案》还进一步提出,强化主题基金注册监管,出台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监督自律规则,加强对基金投资交易的监测分析与跟踪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主题基金以往是公募基金行业内风格漂移的重灾区。诸如新能源主题基金重仓信息技术行业个股,名字里含有“科技”“智能”的基金重仓银行股等现象并不少见,但时常因为基金合同对投资范围的界定过于宽泛、风格漂移行为相对隐蔽、市场没有明确规范机制等情况而不了了之。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行动方案》发布后,偷偷风格漂移而不担责的行为或将无处遁形。针对基金“风格漂移”“货不对版”等问题,监管层已经提出,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尽量确保投资者所见即所得。
在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监督自律方面,华中一家公募机构认为,或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严控产品设计,要求基金名称及合同中明确界定投资方向,从源头杜绝“蹭热点”;二是动态持仓核查,风控部门定期核查匹配度,动态更新风格库并剔除偏离个股;三是考核与薪酬绑定,将业绩基准达标情况纳入基金经理考核。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行动方案》发布前,其实已经有一些基金开始更改业绩比较基准、名称、投资范围。据统计,截至发稿时,今年以来已有超过60只基金完成业绩比较基准变更,较去年同期增逾2倍。
在主题型基金风格漂移监管趋于严格的环境下,“图方便”转型为全市场型基金是否会成为基金公司“取巧”的新趋势呢?
对此,有基金公司认为,为避免风格漂移,主题型基金是否转型为全市场选股型基金可能要取决于公司的产品策略和客户需求。如果产品名称已经明确了属于某一主题赛道,建议审视是否需要修改业绩比较基准以更贴合产品定位;产品名称相对模糊的,可以考虑转型,避免“货不对版”。
不过,该基金公司也表示,赛道型基金在基金产品中依然有自己的生态位置。一是部分行业中,主动基金相对指数多次创造较高的超额收益,有存在的必要性,如医药行业。二是部分行业或者主题发展相对超前,尚未形成指数,需要赛道型主动投资基金补位,客户对此也有需求。
发挥长周期考核的导向作用
在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
监管层强调,围绕锻造长期投资的长板,建立健全监管部门、自律组织、评价机构、公司自身等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提高产品长期收益。
招商证券的研报分析,在2024年9月最新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中,已经重点关注中长期业绩表现、投资者服务、薪酬管理等指标。此次《行动方案》的整体导向与其一致,但在相关指标上更为细化,投资行为稳定性等也纳入考量。
“以三年以上的长期收益为核心,杜绝短期行为诱导的业绩波动,不仅提高了基金产品的稳定性,也有助于引导长期资金合理入市,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认为,长周期考核机制将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投资收益,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业绩优良、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稳定性。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股市,为股票市场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融通基金表示,长周期考核有助于引导基金经理践行价值投资理念,关注企业基本面而非短期博弈。通过弱化年度排名压力,鼓励投研团队建立“平台化、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运作体系,从过往基金经理单兵作战向平台赋能演进,提升团队协同效能,形成可持续的复合收益能力。
在一家大中型公募人士看来,通过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强化激励约束作用,有助于显著降低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业绩评价的干扰,推动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有利于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中长期资金投资业绩的影响,促进各类中长期资金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责任编辑:杨赐